第 14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那一场冒险之后,朱樱正式开启了在港城的求学生涯。她课程安排的很满,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重点补习英文和理科。许太太精心挑选的老师都会说一口流利的国语。朱樱对理科是有信心的,但语言是她最大的难关。尤其是许吟风还喜欢时不时的吓唬她,说老师有一半是外国人,一进门就劈头盖脸的说英文,同学之间也说英语,今后他也只跟朱樱说英文。

    被他这么一吓唬,朱樱反而积极学了起来。她不希望许吟风今后跟自己说英文跟鸡同鸭讲似的。

    许太太让朱樱压力不要太大,如果英文真的学不好,就不必上许吟风读的英华中学,选一个公立的学校也可以。

    英华中学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港城最顶级的私立贵族学校,就读的学生非富即贵,许多孩子是从三岁一直待到十八岁的,被称之为lifer。许明轩也是从英华中学毕业的。

    为了与许吟风同一个学校,朱樱动力更足了。拿出了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的精神,起早贪黑,没命的学,以至于梦里也在说英文。

    她在英语上是一张白纸,但恰恰因为这个缘故,一个月下来,竟然口语和听力进步神速。老师还夸赞朱樱的语感特别好,所以学的比一般人都快。

    许明轩是八月底从新加坡回来的。他一回来就各种询问朱樱功课的事情,在得知朱樱进步神速之后,十分高兴,一定要让朱樱进英华中学读书。

    许太太有些担心:“一个月再聪明能学到多少东西?进去了跟不上垫底了不难受吗?” 许明轩冷哼一声:“你也太高看那帮学生了,朱樱踏实肯学,怎么会垫底呢?那帮人里有一半是不肯读书的。”

    最后朱樱还是进了英华中学。解决的办法据说是许明轩给学校捐赠了一栋楼。这在港城是很常见的事。学生回馈母校本身就值得称道,另外在捐赠是可以免税的,对税务方面有好处。朱樱对税务问题一知半解的,许吟风却说的头头是道,后来朱樱才知,他们中学就可以选修法律了。虽然学的很浅,但初步树立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毕竟律师是很多学生会选择的职业。

    朱樱当晚给爸爸打了电话说了即将上学的事情。朱爸爸听得她语气兴高采烈的:“起初是谁死活不肯来港城的?那边好玩吧?不要光玩,一定要好好学习,给爸爸争气。”

    九月,她背上了许明轩新买的书包,跟着许吟风一起踏入了英华中学的校门。

    一早上的课程听下来,朱樱觉得没有课程内容没有想象里的艰难枯涩。

    老师果然是粤语夹杂着英文,朱樱经过一个月的“语言洗涤”,听英文已经习惯了。年轻人学习能力很强,精力十足,只要肯学,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不算难。朱樱在县城中学就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学习态度是有保障的。

    英华中学的高中部一个班级的学生只有十五到十七个。朱樱的班级稍微多一些,是十七个,其中有几个并不是lifer(从本部的幼儿园到高中),也是从内地来读书的,都是一线城市的孩子,成绩优秀。

    朱樱原想跟他们交朋友,但当得知他们六七岁就会说:bureaucracy(官僚主义)这个难度的英文单词,朱樱就失去了勇气。

    这里跟内地的氛围也很不一样。学业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只占到了百分之五十。学生们身上没有疲惫,被压迫的感觉,而是朝气蓬勃的。老师们除了在意学业,也在意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其中包含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就朱樱半个月的观察来看,老师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批判性的思维。

    为了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老师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在课堂上,学生随时可以打断老师进行询问,挑战权威,动脑思考,是非常受欢迎的。即便是问题再蠢,老师也会耐心的解答。朱樱也开始从被动填鸭式的教育转为主动思考。

    朱樱感觉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许吟风不与她同班,他是个lifer,有自己的一个小圈子,朱樱只能在上下学的时候见到他。即便是在英华这种地方,许吟风也是金字塔尖的人物,从学生到老师,个个都很喜欢他。他温文尔雅,人又热心,学业和体育都很好,他很快就加入了学校的网球社,话剧社和侦探俱乐部。

    社团活动是校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体育运动,在学校里备受推崇。朱樱的认知里,一个学生如果能在学业上碾压他人,成为学霸,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但在这里,这种人如果不精通一两项体育运动,成天做题,做的再好,只会被称之为bookish(书呆子),或者geek(怪胎),是不受同学们欢迎的。

    果然,入学将近一个月后,许太太就问朱樱加入了什么社团,朱樱摇了摇头,脸上热辣辣的,说只忙于学习并没有考虑社团。

    “那可不行!一个劲死读书不好的!” 许太太严肃地说。

    可是朱樱表示自己没有任何的特长。

    “爸爸!朱樱说她蛮喜欢羽毛球的,我也有点想学,要不我跟朱樱一起去学吧!” 许吟风忽然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