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兑现承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阳信目瞪口呆,怔怔的发着呆。




    他是不是人?


    当然是。


    只不过是太监。


    她沉浸在诗词意境中无法自拔。


    反复琢磨、反复品味。


    这开篇就是‘伤高怀远,’直奔主题。


    登高远望,使人心瘁。


    这都是文人墨客登高抒幽怀最喜欢用的一种方式。


    文人登高必染惆怅。


    落拓文人登高或发思古之幽情,或遣胸中块垒,总之不吐不快。


    当然,她不知道的是。


    往后这厮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还会搬出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名句,但这都是后话。


    总之登高即遣幽怀,几乎成了“诗词定律。”


    饱读诗书的她当然也知道。


    闺中佳人,春日登上高楼。


    哀怨“几时穷”。


    明是疑问,实则是说“伤高怀远”“无穷时。”


    而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情浓”能令人心情沉重,不堪重负了。WWw.GóΠъ.oяG


    本已是离愁别绪不尽,仿佛千万条柳丝缠绕难解。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更何况正值仲春时节,漫天的飞絮如万般相思一样。


    迷迷??,无休无止。


    用柳丝纷乱比喻心中的离愁纷乱。


    将抽象的情绪具象化。


    使得诗句十分生动传神。


    这死太监就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虫。


    连自己内心想什么、愁什么,情窦初开的小小心思也知晓。


    马儿一声长嘶,载着心上人飒踏而去。


    扬起了滚滚尘埃遮蔽了道路,让人哪里去辨认心上人的踪影呢。


    至此。


    上片句句写景。


    而情全蕴含于景中,读起来格外地令人心动。


    下片过句中的“水溶溶。”


    形容温泉池中春水潋滟朦胧,而水中鸳鸯成双嬉戏。


    ‘鸳鸯’,你一个太监,连男人都不算,还鸳鸯?


    好吧,那就由他比喻吧!


    触动了佳人的伤心之处,无人能理解佳人的心情。


    下一句“梯横画阁黄昏后”,又接续了第一句“伤高”。


    这一天看了柳丝结、飞絮飘、征尘不断、鸳鸯戏水。


    终于捱过了黄昏。


    不用再看这些伤情景致了。


    可偏偏,“又还是、斜月帘栊”。


    “又还是”三个字,蕴含的无奈太深。


    这三个字不但写出了入夜后依旧是孤寂难耐。


    也在叹息不仅仅是今夜如此,而是夜夜如此。


    死太监,死太监,死太监。


    你怎知情窦初开本公主入夜孤寂难奈?


    夜夜难熬?


    还夜夜如此?


    但不的不说,这三个字用得极为巧妙。


    最末句“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正因为“无物似情浓”所以有了“沉恨。”


    倘若不是幽极怨极,何来“无物似情浓”的感叹,又何来“沉恨细思。”


    本词在这里与词首接续照应,一叹三咏。


    将佳人的自怜自惜,自爱自伤描画得淋漓尽致。


    最终佳人发出心中幽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在结尾将情感迁移:不如象桃杏嫁与东风。


    知它何时春来,知它何时春去。


    春去自会再来,等待就有希望。


    而佳人在日日相思,日日空守中虚掷时光。


    不知这样的漫长等待到何时是个尽头。


    本首词是真的极为细腻哀怨。


    情景交融,韵味绵长。


    词中虽没大起大落,却情景交融。


    最末一句,尤其令时人称道。


    细腻传神,也最是让人心疼。


    ......


    “公主,这诗怎么样?”看着一直沉浸在诗词意境中的阳信,他嘴角噙着笑意问道。


    “好!好!好!”


    一阵叫好声。


    当然,叫好声不是发自公主的口中。


    而是周边的一众宫女。


    能在公主身边的宫女,自然也是有点知识有点文化。


    阳信撇了撇嘴。


    表面不想服。


    但内心又不的不服。


    “算你过关,说吧,什么要求,本公主都帮你做到。”


    小浪蹄子,嘿嘿。


    我想学武功。


    本来想问畏天涯一些情况。


    可劳资现在没兴趣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