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作为周王室的保护国郑国,一直是天下诸侯中十分特殊的存在。

    他们距离周王室最近,郑国的国君还是周王室的臣子。

    不说权力有多大,这份殊荣已经让他们位列天下诸侯首位。

    毕竟现在对周王室虽然没什么尊敬,可面上功夫要做一做。

    郑国又占据中原大部分地方,其他诸侯国来往信件,很难不经过他们。

    想那被扣在卢国的堂哥纪钦,他送来的信件,十有八九被人看过。

    郑国原本可以直接拦下,毕竟这么远的距离,信件丢失很正常。

    但这封写了两个字的信件,还是到了纪国国君手中。

    郑国一向阴险,还是最多疑那个。

    纪凌也没想到,父亲做了不少遮掩,依旧不能打消郑国的疑惑。

    收了他们的粮,自废田地,专心制兵甲。

    跟郑国交界的沂城,更是日日练兵,半点农活都不做。

    这种障眼法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

    和平盟约刚签订不到一年,他们的真面目已经表露出来。

    对小国来说,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天下大乱,大家都打仗的时候,小国还有存在的必要。

    和平之后,小国的命运,便是被人敲骨吸髓。

    现在郑国借着远方堂哥纪钦的手,送来这个写了种田两个字的书信。

    怎么回复,成了大问题。

    便是国君纪伯都忍不住皱眉。

    拉着沂城大夫在宫室骂街,那肯定无济于事。

    还是跟臣子们商议对策才是真。

    “三位爱卿说说,这封信要如何回复才好。”

    现在都城里,三卿五大夫里,只剩下三卿。

    那五大夫,已经去自己所在城池,准备去南边开荒的事。

    他们勤勤恳恳种着田,就有人过来闹事。

    别说国君了,三卿对郑国也没什么好感。

    可信件的回复,甚至能决定郑国对纪国的态度,还是让人拿不准。

    看着父亲为难,纪凌倒有个主意。

    他还在犹豫要不要说的时候,三卿之一的杜上卿似乎注意到什么。

    纪国的三卿,按照上中下来分。

    杜上卿杜坎,便是卿士之首,在纪国也是极为厉害的人物。

    之前遮掩种田的事,就有他的献计。

    杜上卿知道小公子纪凌的本事跟聪明,下意识道:“二公子可有想法。”

    话音落下,所有人目光都在纪凌身上。

    对啊。

    公子凌在这。

    听听他的看法?

    别看纪凌年纪小,但他实在聪明。

    纪叔公都说过,纪凌出生的时候天生异象,定然不凡。

    之前大家觉得这话太假,痴傻儿能有什么不凡。

    可自从纪凌病好,一切大不一样。

    可以说纪国现在的变化,跟他很有关系。

    这个时代的人,对鬼神之说十分信赖,看看每年每月的祭祀就知道。

    所以对纪凌越厉害,他们越认为当初的异象是真的。

    纪凌倒没想那么多,他只是想帮纪国解决难题。

    不管为了家人,还是为了纪国百姓,都要这么做。

    “堂哥寄来的信,自然要回复。”

    “不回复,显得我们心虚,窥探的人看不清虚实,会加深怀疑。”

    “纪国正是要紧的时候,不能让他们发现内里的事。”

    “回信,却不回字。”

    纪凌短短几句话,带来许多困惑。

    回信?不回字?

    这是在说什么啊。

    纪凌道:“咱们派人去卢国,送一尊制作最精良的青铜鼎。”

    “青铜鼎上雕刻冶炼青铜的大概过程。”

    “算是咱们给的回信。”

    国君跟杜上卿恍然大悟。

    如果回信写字的话,怎么写都会带来多方面解读。

    还不如换个方法。

    若直接回信,说纪国不种田,便是辜负纪钦的期望。

    能千里迢迢送信过来,时刻关心纪国,必然不能让他失望。

    岂不是让公子钦伤心,他父亲就是因为种田而亡,万不能直接拒绝,岂不是让人寒心。

    纪钦流落他国,也是因为四处游学,想要学会农事,这才被人扣下。

    可回信写的模棱两可。

    周围三国必然虎视眈眈,打起精神。

    他们这有个风吹草动,对方必然警醒。

    现在还不是时候。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既如此,那就送一尊纪国最擅长的器皿。

    不仅能让天下人知道,纪国的冶炼技术依旧顶尖,他们纪国还有可以依仗的本事。

    又让周围国家明白,纪国以此为傲,并不想其他的。

    至于为什么送小鼎,不送宝剑之类的物件,武器会显得他们更有气势。

    因为在这个时代,君主若送下面人宝剑,那便代表赐死。

    想来想去,还是象征和平的鼎最为合适。

    而且鼎本来就是做食物用的器皿,算是在隐晦中透出纪国本来的意思。

    这话自然不会明说,能领悟多少,全看公子钦了。

    “妙啊!送尊小鼎,确实最合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