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八十一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弄清朱元璋早就跑歪的关注点,李晓诗破天荒地在直播课本的时候沉默了。

    十几秒后,她哭不得。

    “……嗯嗯,还我啦,大还说以后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叫他一起了。”虽然放轻了声音在解释,李晓诗还是觉得有点不思,觉像是被什么长辈盘是不是被别的男孩儿扯头拽裙子了一样。

    语速很快地交代完,她欲盖弥彰地咳嗽两下,绷着小脸正道:“咳……了,不要讲课本无关的内容呀这位同学!”

    得到了想要的答复,朱元璋也满了。根本没在李晓诗这假模假样地“教训”,只随哼哼两声就由着她了。

    “还有没有谁有什么疑呀?”李晓诗看向弹幕,又了一遍。

    杨坚有点犹豫。

    他想隋炀帝到底是哪个儿子,是不是杨勇,或者又是什么其他的。

    但又觉得,就算在不,后也都会知道的,而且还是很快就知道,毕竟在是大隋的“主场”。

    一旦有了这种“马上就会知道”的前提,他自己又不想知道了,还有点想把时间停在在,觉听下去会心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那叫一个纠结。

    见弹幕一片平和,似乎真的没有什么人对上一段的内容有其他的题,李晓诗就也不再,顺利过渡到了下一部分的内容。

    “那我们接下来就来谈谈隋炀帝的功过吧。本课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开通大运河’。”

    她道:“在我们代呢,会有很多古代流传或沿用下来的一些东西,被称为文化遗产,更厉害一些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就比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的,华夏有一条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十六个世界遗产的项目,它就是京杭大运河。”

    李晓诗说到这儿,杨坚很是觉得外。

    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词语不新鲜,因为在游览长城的时候李晓诗就说过了,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在当时夸了他是一只在修长城的。

    在,隋朝的课中,讲隋炀帝功过的部分中,李晓诗说起了这条世界文化遗产的河……

    这的思……难道是说,这个京杭大运河,是他的下一代、那个不知道是他哪个儿子的隋炀帝搞出来的?

    搞了个某种义上和长城放在一起谈论的“文化遗产”?

    像他一样想的不在少数,毕竟李晓诗在这个时候说起这些,就很像是但她却没他们多想的空档,立刻就把观众中这种刚冒出来的想法浇灭了。

    “但是,大要清楚的一点是,京杭大运河和隋唐的这条大运河是不一样的。”

    她说道:“真正义上第一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确实是隋唐时期开通的,也就是这一条隋唐大运河,但我们在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后朝代的。”

    先把容易引起误会的内容确,李晓诗继续说:“那为什么隋朝时候,要开创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呢?前的秦汉就没有这种需求吗?”

    观众:是啊,为什么啊?

    秦皇汉武,那不都是喜欢搞这种大工程的皇帝吗?又修路又建长城又开渠的,为什么他们不去做呢?

    秦皇汉武:别cue,是真没需求。

    看到观众的疑,李晓诗点头:“是呀,秦汉时候的确是没有去弄运河,因为他们没这个必要呀。”

    “寒假前的晋大还记得吗?”她,“晋的时候,八王乱,五胡十六国出,西晋的很多贵族南下避祸,又带去了大量的北方移民,这让一直被忽略、地广人稀的南方展了起来。在晋前、秦汉的时候,南方根本就不重要呀,当时华夏的济、政治,社会所有的重心都是在中原地带的是有了东晋时候南方的开,有了南北互通的必要性。”

    李晓诗说了一,一些观众识文知字,又听了这么久这么多“政治”上的内容,自然够做到举一反三,当下颔首。

    前一统,南方落后,没钱没人,也没必要去花大精力管,很控制。

    但过东晋和南朝的数百年,南方人多了、钱多了,在隋朝又再次一统,两地分裂已久,想要重新管控,确实不是个容易的事,必须要加强往来。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为了巩固隋王朝中央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决定要开凿这一条运河。”

    李晓诗:“在古代华夏,河流水道要比陆地交通更捷和迅速,但我们有名的两条水道,黄河长江,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没有一条是南北贯通的,这个也和我们的地形势有关,地理的相关视频上讲过的哦所以想要这样的一条河,只人工开凿。”

    “公元605年起,隋炀帝依靠隋王朝已有的济实力,在全国征了几百万的人,投入到

    了这条运河的开凿中。”

    “最终,一条被我们成为隋唐大运河的运河成功修建了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