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杯酒释兵权,听着潇洒帅气,实际上也跟“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种

    但在场的观众们、

    兵权”的、以及两宋时期此事带来后续

    无奈慨的将军们,其他人此

    大恶极到难以解的事情。

    毕竟

    里放着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到五代十国的这段“人间

    地狱

    。

    推崇的人、用武力把礼教和该有的人伦等

    这些

    踩在了脚底,碾落成泥,这才引出一串

    一串的悲剧,酿成了五代十国这样一论起人和人的相

    没什么差别、

    处

    所以,大多数观众都很能够感同身受地共情到处于宋初时大家这种“武力至上”的恨和厌恶,也更能解赵匡胤“武将叛乱”这件事本身的忌惮。

    也所以,在听到“杯酒释兵权”之后,即便看出来了这是明摆着的“过河拆桥”之举,大家也都难得宽容大度地选择暂且忽视这点做法的瑕疵。

    能先把江山安稳下来,能让国家慢慢变好,那……咳,算是有点问题,也不是不能原谅一下。

    用李晓诗的话来说,估计是得了“武将ptsd”了吧。

    毕竟老赵自己也是武将兵变上位。在那时期,那种权利模式之下,武将夺权是这么容易。

    自己淋过雨,知道要怎么拆后人的伞了。

    有点觉得赵匡胤这样做是在过河拆桥的观众们不住地安慰自己:能解……能解。@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唉,先看看他们宋朝后边是怎么做的吧。

    要别矫枉过……

    不说武将的权利能和唐晚期一样大,能回到之前那些时候也可以,那种平衡的状态

    都还好说。

    李晓诗:“为了加强央集权,宋太.祖甚至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在一统的同时,首先是接触了禁军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把军队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除了我们说的这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还在许多方面做了许多的措施。”

    “央上,他兵变时所担任的职位、殿前都点检一职被直接废除,原本的禁军被拆成好多部分,分归不同的小目管,这些将领官职的级别和地位都比较低,极大程度限制了禁军央的威胁;他还控制了军队的调动,使得禁军以及朝廷其他将领有握兵的权利却没有发兵的权利、并且这些小将领会被经常调换,定期换防、定期换岗,不仅隔断军队和地方的联系,连带出兵打仗时,军队的将领也不能带自己练出来的兵,而是要带别人练出来的兵,使得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宋前的各朝代观众们:……

    啊?

    等等,刚刚是不是听错什么了?

    怎么好像听到说将带兵都不能带自己的兵了?

    ……不带自己的兵,那默契度在哪里啊,打仗的话,□□么。

    好吧,好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能解,能解。

    但是这无发兵权是什么意思……是他们的那意思么?

    带着军队出打仗,不能自主选择发兵调兵还是退兵么?那怎么整,仗怎么打?

    万一这地方打不下来,换办法,从另外地方包抄,改变战术迂回应、……还不能挪、不能调?

    很快,李晓诗给出了答案。

    而且这答案似乎比他们的更离谱一点。

    李晓诗:“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也被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番改动。其新增加的一叫做枢密院,由文官担任枢密使、枢密副使,这部门是来管发兵权的。每次决定要打仗之前,枢密院会出一份具体的行军策划,从行军路线到排兵布阵,全部给规划好,将领需要按照枢密院给出的方案策划进行行军,如果不按照这来,那是违规。”

    违反朝廷给出的规则,那意味着什么?

    当是造反。

    这不用说大家经能get到其真意了。

    各朝代的武将们:…………

    面这样离谱的内容,他们的第一反应甚至不是说脏话,而是怀疑自己真的听错了。

    但天幕上,李晓诗仍在解释这所谓的枢密院、解释这所谓的“以文掌武”的系统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无数观众心都生出了些匪夷所思的感觉。

    如果这都不叫矫枉过,什么叫矫枉过?

    连打仗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