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寿朋头也不抬,没有起身的意思,“隽哥儿,去吃饭吧。”

    “这……”林隽想说什么,春叔却见怪不怪,招呼林隽出来,轻声解释:“一会儿老爷在书房吃,你和青哥儿去吃吧,”春叔笑容慈祥:“青知等了这么会也饿了。”

    好叭。

    饭桌上,青知挨着林隽坐下。他是寿朋先生长子家的孩子,今年才七岁。陪伴祖父住在金陵,既是代父尽孝也是让祖父教导的意思。

    住在山上同龄玩伴少,青知遇到生人也能打开话匣子。家里来了这么个好看的大哥哥,他像是刚找到玩伴的孩子,特别有分享欲,“大哥哥吃这个,好吃。”

    看林隽夹起来吃了,又帮他盛汤,“大哥哥喝这个,好喝。”

    林隽十分捧场,端起来喝了一口,在他期待的目光中竖起大拇指,“鲜!”

    “嘿嘿。”青知十分有成就感的眯起大眼:“你喜欢就多吃点!”

    小大人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两人亲亲热热吃完饭,感情迅速升温。

    饭后,青知大眼睛一转,悉悉索索取来作业,压低声音悄悄说:“大哥哥,快帮我看看这几道题怎么解?爷爷出的题太难了,我看他是在为难我这个垂髫小儿!”

    包子脸都鼓起来,确实很气愤了。

    林隽忍笑,凑过去一看,只见白纸上用端正的楷书写着:今有虾米五斤、鱼干一斤共三百文;虾米一斤、鱼干五斤共二百文。问虾米、鱼干物价几何?

    林隽:“……”

    又是鱼又是虾的,不会是在算猫粮吧?

    这是化用了《九章算术》盈不足章节中的一道题,想必寿朋先生为了让孙子学得开心,用鱼干虾米代替原文中的大器、小器?可谓用心良苦。

    现代可以用方程组求解,古代靠盈不足术双设法解出。

    林隽看了看满脸婴儿肥的青知,小学一年级的年纪已经在学联立方程问题了?寿朋先生还挺严格。

    青知亮晶晶的大眼充满期待,林隽被他萌到了,温和讲题:“……所以得虾米六分文之三百二十五,鱼干六分文之一百七十五,懂了啵?”

    青知毫无灵魂的点头:“嗯嗯嗯在懂了。”他捏着毛笔写答案,字体虽稚拙却筋骨已显,可见功底扎实。

    繁体字笔划多,数字表述繁杂。青知恹恹的垂着眼睫边写边吐槽:“这个算来有什么用哦?”

    春叔和德福在一旁围观,插话道:“怎么没用,以后买小鱼干不就知道怎么付钱了?”

    青知幽幽的看他:“我又没钱,就干算呗?”

    春叔:“……”

    林隽听得好笑,见他唉声叹气翻下一题,一副十分耗费心神的可怜样子,双手拢袖神秘的说:“我这另有一法可解,简便得很,要不要试试?”

    捕捉到‘简便’两个字,青知竖起耳朵,大眼睛闪闪发亮,连忙点头:“要试!要试!”

    林隽便教会他阿拉伯数字,再设未知数列方程式用消元法解题,青知本就聪明,接受能力极强,不一会便掌握方法,举一反三一气将剩下几题解出。

    “这么简单?”青知瞪大眼,难以相信困扰自己一上午的算术题就这么做完了。

    他叉腰狂喜:“哈哈哈!爷爷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算术啦!大哥哥,你好厉害!”

    “不过是变个形式,题可是你自己解的,还是你脑子灵活。”林隽夸他。

    青知笑眯了眼,只觉往日面目可憎的算术题都是纸老虎。一时得意,颠颠的举着功课跑去书房炫耀:

    “爷爷快看,我做出来啦!”

    寿朋还在细细阅读林隽写的报告,哼了声,“有什么稀奇,做不出来才稀奇呢。”

    青知被噎住,半晌又高兴起来,“这是新法子,您肯定没见过!”

    “爷爷,爷爷,快看我怎么算的。”见他没反应,青知焦急的扒拉寿朋胳膊给他显摆方程式,“看,就这么一消,结果就出来了!嘻嘻,您不会吧?”

    寿朋:“……”小儿得志。

    “有点意思。”寿朋来了兴趣,在青知的指指点点下很快掌握方法,就是有点不习惯横着写字,他问跟来的林隽:“这也是洋人传来的?倒与我们的方程术有共通之处。”

    古代算术能力强大,对面积、体积、勾股计算都有运用,且在代数方面卓有成就。

    林隽笑眯眯点头:“确实,这种算术方式妙在更易于表达,适合小孩子学习,青知只一会儿就掌握方法了。”

    青知在一边重重点头。

    寿朋捋着胡子随手改变几个数字,“还不错。”

    正好林隽来了,寿朋顾不上算术的事,打发青知出去后略显急迫的问:“你这里面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